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重阳助力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峰会:两位主题演讲、两份研究成果

人大重阳 2022-04-2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人大重阳综合新华网等媒体报道:9月15日-17日,由新华网、黑龙江省商务厅、哈尔滨市政府等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在黑龙江哈尔滨举办。论坛期间举办多场平行论坛,其中平行论坛——2021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峰会于9月17日举行。来自金融企业、研究机构的代表出席,为绿色金融如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脉献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受邀出席并发布《防范“运动式减排”:来自欧洲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智库研究报告以及《迈向绿色发展之路》一书。新华网等媒体报道此次会议。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燕玲出席大会并就绿色金融发展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张燕玲认为,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目标,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是传统的双碳企业降耗升级以及绿色转型,以满足绿色企业全方位的金融需要。

张燕玲 新华网/供图为此,张燕玲提出了几点建议,“不仅要创新产品,还要积极发展能效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的证券化。稳妥开展环境权益,合法合理设定绿色发展基金,探索碳金融,气候债券,绿色债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气候保险等创新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发挥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环境保护的相关税费等管理制度的调节作用。在交易方式方面也要多样化,变成看得见,可交易的资源,使它转化成金融领域的金融信用。”此外,在谈及“企业应对达标的挑战”时张燕玲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体系变革,企业必须有切实地措施,同时寻求国际社会的合作,寻求经验。此外她还表示,“在今年1月16日,率先提出了中国建筑行业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比2030年提前5年。光喊口号是不够的,要有科学方法实施。”双碳达标必须要有依据和工作支撑,不能光提口号,要把决策的依据和工作的方法路线图都做好。张燕玲认为,推进双碳目标,对内能够改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能源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能够推动国际合作,争取更多话语权,重塑我国国际竞争格局,金融行业应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开始,为子孙后代乃至全人类创造美好未来贡献力量。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会上发言。他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局势,涉及到绿色低碳经济的资金流向、技术专利、绿色贸易等领域竞争,是金融问题,更是国际话语权问题,中国正面临巨大挑战和机遇,也将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王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碳排放集中在电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农业5大行业。王文认为,在实现“双碳”过程中,有四条路径。一是“减”,低碳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高效节能,其中重要的课题之一是数字化进程中减碳。二是“增”,生态碳汇,植树造林、退耕还草。三是“保”,生态保护,提高森林的覆盖率、湿地修复。四是“封”,工程封存,碳捕捉、碳利用、碳封存。而工业化主要本质,是挖掘地下能源,将天然气、石油、铁矿石进行燃烧变成能量,释放大量资源,从而实现地上、地下能源结构转化,变成风电结构、光伏、太阳能等。王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释了关于实现“双碳”的意义。宏观上,实现“双碳”是数字化和历史化产业革命,将实现全面积极转型。中国未来发展越来越以绿色为核心导向,将重构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基于生态保护使命,社会经济系统正出现重构协调发展大趋势。从发展创新层面上看,国家与地方都将借助“碳中和”机遇提升综合发展实力。从金融创新层面上看,绿色金融成熟稳定发展将完善金融体系,金融本质也逐渐升级,主题从金融资源配置向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过渡。微观上,在市场创新层面,碳市场正在以企业低碳转型带来金融机遇。目前,碳市场已经实现全国统一,未来市场潜力无限。在民生创新层面,低碳经济将为人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风控创新层面,气候环境因素将成为企业风险管理重要对象。气候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将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保险险种会出现新市场。展望未来“双碳”发展趋势,王文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从国际角度拓展“碳达峰”、“碳中和”。第二,探索可持续符合“碳中和”目标的绿色金融服务。第三,在推动能源与工业低碳进程基础上,重视其他领域减排。第四,在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中引入绿色低碳相关指标。会上,《防范“运动式减排”:来自欧洲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智库研究报告以及《迈向绿色发展之路》一书同时发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分享了分析与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项目主管赵越表示,在“减排”过程中,欧洲部分国家过度行动,超出了目前的发展阶段而采取不切实际的动作。当前我国“过”和“不及”的表现都存在,因此制定全局的、长远的行动方案尤为关键。

赵越赵越分享了四点建议:一是跟随碳达峰、碳中和的整体方案,制定各市的指标,预防风险;二是实行不同行业的多税种调节机制,来抑制碳达峰、碳中和过多发生;三是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根据当前的现金流进行减碳的工作。从中期来看,最后减碳的效益部分可以支付给能源公司,但是从长期来看,减碳效益是归于用能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并不是成本的加法,而是成本的减法;四是将高管的薪酬与企业降碳工作相结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发挥企业高管的薪酬最大化,还能让企业更加积极履行自身的减排业务和社会责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项目主管刘锦涛认为,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正在逐渐向平等多赢方向发展,化被动为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安全逐渐与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结合在一起,能源安全成为一种综合安全需求。“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向绿色低碳转型,这也体现出我国的责任和担当。”

刘锦涛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申江婴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新华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长期以来持续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当前,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绿色金融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之一。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促进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十四五”规划纲要,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正面临深度转型,绿色金融在以上诸多方面都大有可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机构的使命担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会金融机构代表一致认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30·60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金融机构履行企业责任的使命担当。中国光大银行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李嘉焱在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光大银行履行金融央企责任的使命担当,同时也是光大银行实现“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目标的重要内涵。“十四五”时期,绿色发展的重点将从改善生态环境转向生产生活的全面绿色转型。作为金融国家队,中国光大银行坚持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角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推动经营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绿色光大”建设。探索协同创新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发展,我国金融领域已逐渐构建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将绿色发展与商业行为有机融合,在论坛现场,多家金融机构分享了在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方面的实践经验。中化资本副总裁、中化商业保理总裁张亚蔚表示,中化资本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创新金融服务以更好的助力中国产业,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首先应“源自产业”,发挥自身优势了解集团产业,在产业链条中深入寻找业务场景和客户需求;其次,“服务产业”,把握好自身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定位,融合投资能力、融资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创设差异化、专业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此外,“开放产业”,建设好产融服务开放平台,面向市场开放共享,组织内外部多种金融资源和能力,互利互补互助。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副处长贾超表示,商业银行在为项目提供融资时,不仅应关注项目财务风险,也要关注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与社会风险。项目污染环境,不仅要追究项目业主的责任,也要追究背后提供融资支持的金融机构责任。这就是“赤道原则”理念,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具有南北兼顾、全球通用的特性。此外,贾超介绍,兴业银行在评估、认定项目存在风险时,也会与相关企业签署贷款合同时,附加具有同等法律效率的《行动计划》条款,要求企业认真落实其责任,从而助力建设绿色、环保的美丽中国。中国人寿财险哈尔滨市中心支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杨春明说,绿色保险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气候及环境风险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提高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随着碳排放交易相关制度和市场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依托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绿色衍生品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而“碳中和”所涉及的碳成本、碳定价、绿色经济等概念,具有特殊的金融属性和专业难度,目前尚处于探索期,实现“双碳”目标任重而道远。中国人寿财险将充分发挥创新经验优势,继续完善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产品,推进森林碳汇保险领域更深、更广层次的研究与实践。在此次峰会上,新华网还联合各方共同发起倡议,行业应尽可能将资金、资源、人力配置到绿色事业中去,调动企业参与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性,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赋予金融业的使命和责任。

新闻来源:新华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向绿色低碳转型

王文:“双碳”背景下 绿色低碳经济将实现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张燕玲:金融业支持绿色发展义不容辞

探寻绿色发展路上的金融力量 2021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峰会在哈尔滨举办


推荐阅读

中国西部首个县域推进“双碳监测平台”建设

刘科:很多人对“双碳”理解有误!碳中和的6大误区与5大现实路径

外交部原副部长揭露,全球力量平衡变化正持续对中国有利

【推荐】疫情又起,一年多前的报告就曾预言这场“持久战”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